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8章 你这是游记吧  (第2/3页)
却紧紧的握成了拳头。    这次的彩头是某的了!哈哈哈哈!    肖青赞道“郎君镇定自若,有大将之风。”    赵允良也止住了大笑,欢喜的道“我儿果然是稳重,那赵宗实无用,就只能看着你出头,心中怕是憋闷的要吐血了,哈哈哈哈!”    两家郡王府现在就是针尖对麦芒,一边不高兴,另一边就高兴了。    肖青高兴之余就说了沈安带着赵仲鍼去体察民情的事。    赵允良不屑    istyle‘lor:4876ff‘这是华丽的分割线i    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istyle‘lor:4876ff‘这是华丽的分割线i    的道“赵仲鍼年少无知,能体察什么民情?最后不过是请人写些花团锦簇的文章送进宫里罢了。”    赵宗绛沉吟道“爹爹,若是如此,他也能出头了。”    刚才的淡然已经消散了,赵宗绛的眼中多了焦虑。    赵允良说道“官家不傻,肖青到时候提一句,就说当面咨询最好,也好让官家了解些民情。”    肖青应了,心中火热,就盼着赵仲鍼早日回城。    他每日去朝中站着,耳边听着奏事,心思却渐渐飘了。    怎么让官家答应让赵仲鍼进宫来当面提问呢?    他在思索着,直至被一个声音打断了思路。    “陛下,赵仲鍼求见。”    肖青精神一振,随即就打起了精神,然后窃喜。    赵仲鍼他竟然不是上奏疏?    他哪里来的自信?    富弼说道“陛下,怕不是郡王府有事吧。”    赵仲鍼才出城几天,哪里有什么感悟,多半是有事求见。    赵祯点点头,肖青一想也是,就开始琢磨着怎么让赵仲鍼主动提及体察民情的事。    大宋的皇帝很艰难,对继承人的培养也有些扯淡。    不知道是老赵家的帝王家教有问题,还是品种有问题,大宋的皇帝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    赵老大是兵变上台的皇帝,但好歹本事不差。    赵老二虽然得位不大正,但也还算是有些气魄,只是太过嘚瑟,觉得自己很牛笔,结果被辽人揍成了猪头。    到了真宗赵恒,这位堪称是个守成之君,若是没有外患,那也能算是半个明君。    结果辽人一朝南下,这位胆小的性子暴露无遗,一心就想跑路。幸而寇准一力主张抵御……后来就弄了个澶渊之盟,好歹也得了太平。    到了仁宗时,皇权越发的微弱了,宰辅们的权势空前强大。    赵祯看着宰辅们,当看到韩琦时,他的眼中冷了几分。    他不会动韩琦,因为他需要宰辅里存在变数和争斗,这样才能掌控朝政。    拉一个打一个,没有矛盾也得制造矛盾。    而目的就是一个不能让臣子们成为铁板一块,不能让他们抱成一团。    那样就是帝王的末日。    这些手段都是本能,宰辅们知道,但对权利的渴望让他们就如同是河里的鱼儿,心甘情愿的吃下帝王扔下来的鱼饵。    韩琦却没有被帝王厌恶的自觉,他觉得太安静了些,就说道“陛下,皇子体察民情是有必要,可臣以为还得要接进宫中,好生调配老师教导才是。”    体察民情自然有我等,到时候转告皇帝就是了。    但是未来的皇子更应该接受系统的教育。    目前皇家的教材主要是儒学,还有宋初三代帝王的事迹,以及历朝历代帝王的事迹。    这其中最多的就是帝王谦逊好学,善于纳谏,从谏如流……这些事迹。    里面大量讲述了帝王和臣子相得的‘真实事迹’,主要是文治,这些文治的事迹被大量的描述出来,夸赞的天花乱坠。    但武功、对外开疆拓土……但凡和刀枪沾边的事儿,教材里都是一笔带过,甚至是不提。    赵祯心中微叹,他不是软蛋,他也曾经雄心勃勃,想为了大宋而开疆拓土。    可一旦提到用兵,宰辅们都面色凝重的告诉他陛下,使不得啊!您若是想用兵,那就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