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零五章 兵临城下 (第2/3页)
风使舵的本事当真是高超。” 姚广孝看着方护也是暗暗点头,心中升起警惕之心。 方护这一句话,不仅表明了要支持东宫的态度,顺带还提出了如何降低皇帝之死对太子的影响。 把皇帝的死嫁祸给秦王,东宫不仅占据了大义,反而还能化被动为主动,以征讨乱臣贼子的名义号召天下之人对付秦王。 一箭双雕,姜果然是老的辣。 梁俊对方护这十分殷勤的态度也是有些不习惯,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只能讪讪的笑着回到了自己位置坐了下来。 方护见梁俊听完自己的话并没有露出该有的喜悦,心中一愣,有些疑惑“难不成太子之前说废黜皇帝制乃是真的?要不然为何这般模样?” 长安城现在的局势之所以会弄到这种情形,军机处和其他势力为什么老是和东宫若隐若离,一会合作一会背叛。 就是因为他们实在是无法确定梁俊一直主张要废黜皇帝制的说法,到底是不是真的。 这个口号到底是梁俊的计策,还是说东宫果真对皇位没有想法。 方护见梁俊阴沉着脸不说话,也不好再接着说下去。 “大相说的事,秦王谋朝篡位、刺杀皇帝,实乃大逆不道。” 梁俊可以对方护说的话不表态,毕竟按照常理来说,就算梁俊想当皇帝,也不可能说人家一建议他就欣然接受。 更不要说梁俊从来就没有想过自己要当炎朝的皇帝。 其实刘文静也不能确定,之前一直说要废黜皇帝的梁俊,等到皇帝当真死了,东宫又占据了长安的局势下,梁俊是否还坚持之前的主张。 见他不说话,还以为梁俊动了当皇帝的心思,面对方护的进言不好意思回应,马上接口道。 方护见刘文静同意自己要把皇帝之死嫁祸到秦王头上的方案,心中松了一口气。 只要东宫采纳了自己的建议,那就说明他方护不仅性命无忧,日后在新的朝堂之上,也有了一席之地。 “只可惜皇帝之前的退位圣旨不见了,下官检点宫中,发现传国玉玺也不见了。” 刘文静一边说一边暗中观察着方护的反应。 方护一听这话,眼睛不由的睁大了,随即明白过来,面露惊奇道“难道七皇子也离开了长安不成?” 梁老三的退位圣旨落在谁手里,方护并不能确定。 可这传国玉玺看守森严,就算是诸葛夕也没办法见到。 整个皇宫之内除了皇帝之外,能够趁乱偷走传国玉玺的就只有常欣这个大内总管兼东厂厂督了。 而从昨晚的情况来看,常欣显然是梁植派过去的卧底,而梁植好像和东宫又达成了某种合作,按理来说,这传国玉玺应该在东宫手上才对。 其实大部分人都曾猜测常欣转投皇帝的目的,只是常欣一直行事低调,对于皇帝的安排从来都是尽心尽力。 也就是昨晚才露出卧底的迹象。 如今刘文静说传国玉玺不在东宫,退位圣旨也不不见了踪影,那只有梁植带着圣旨和传国玉玺离开长安这一种可能。 笔记昨晚发生政变的时候,距离退位圣旨最近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常欣,一个就是杀掉皇帝的王易。 姚广孝见方护只是靠着只言片语就推测出圣旨和玉玺在梁植手中,又如此肯定梁植已经不在长安城内。 心里对他的忌惮更上一层。 刘文静缓缓的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方护知道刘文静这是想听听自己的想法,皱眉思考了一番,沉声道“若是如此,便有些麻烦了。” “不知大相可有什么高见?” 刘文静轻摇羽扇,一副把方护当做自己人的态度。 他是绝对不会主动告诉方护,他那位战神哥哥在得知他被东宫俘虏之后,带兵擒住了北凉王。 一旦方护知道了这个消息,断然知道自己不用投靠东宫就可以重获自由。 自然也不会如此尽心尽力的为了在日后的朝堂之上站稳脚跟,为东宫出谋划策。 方护微微一笑,对刘文静的态度十分的恭敬。 毕竟日后眼前这个年轻人在朝堂之上必然是文官之首,自己不过是寄人篱下,断然不能得罪他。 “高见不敢当。”方护也不知道该如何称呼刘文静,毕竟刘文静现在的官职和自己比起来微不足道,干脆直接忽略这层关系。 “若是如此,老朽倒是有一个驱狼吞虎之策。” “哦,敢问大相,何为驱狼吞虎?” 刘文静一听方护的想法和自己有些不同,反倒是来了兴趣。 方护见刘文静露出意外的神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