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五零章 黑暗森林法则 (第3/4页)
七皇子多次当面顶撞皇帝不说,皇帝看七皇子的表情让不明真相的官员们心里提心吊胆,唯恐皇帝一张嘴就把七皇子吃了。 在七皇子和六皇子硬刚一波的时候,这位原本无比宠爱七皇子的皇帝更是没有任何的表态,甚至暗地里还帮衬着六皇子揍七皇子。 这还是皇子之间,君臣之间也变了。 比如户部尚书程经和太子梁俊,虽然对于夺嫡之事六部一项在表面上从不参合。 可这位户部尚书和太子关系之好,就算是瞎子也能看出程经是太子的死党支持者。 谁知道仅仅是一夜之间,这位户部尚书立马就抛弃了太子。 而太子呢,好像也放弃了户部。 俩人的操作让御史台的人很是费解,这他娘的到底是怎么回事? 连带着迷迷糊糊的御史台的人在程经提出议罪银的时候,还被当了一回qiang使。 事后御史台的人才彻底明白过来,程经这孙子不和太子亲近了不是为了避嫌,而是他娘的投靠了皇帝。 整体来说,长安城原本的关系链是彻底的崩盘。 谁和谁是一伙的,谁和谁又是生死仇家,表面上根本看不出来。 要是说只有这些,长安城的局势还不至于乱到谁也捋不清楚。 无非就是大家都表明身份,再重新结盟就是。 可坏就坏在,以李世民为代表的这帮人先跳反了,结果原本也想跳反的大佬们一看,得,老子虽然也当过皇帝甚至当过权臣,但和这几位大佬相比还差点火候。 甚至有人一看跳反里的这帮人里前世自己的仇家。 你们闹吧,我先潜水看看形势再说。 最好啊,你们先斗一波,我在背后煽风点火,把水搅混了,最好你们能死几个,到时候老子再出来坐收渔翁之利。 可这帮人一潜水,可愁坏了先跳出来的这几位。 比如说兵部尚书韩励,一边收拢着兵权,一边暗地里寻找前世自己两位大冤家。 孙十万和刘大耳。 有段日子韩励都魔怔了,连一项最喜欢的小寡妇也没心情撩拨了。 整天睡不着觉,脑子里只有一个问题这俩冤家有没有和自己一样来到这个朝代啊。 好不容易调整好心情,一边找这两位冤家,一边寻摸着朝堂之上哪一个有狼顾之相。 这俩冤家和自己倒是谈不上多大的仇恨。 毕竟争天下嘛,全凭着本事说话。 虽说孙十万和刘大耳曾经一把火烧了自己的大军,导致自己赤壁大败。 但这种事怨不得别人,技不如人要是再心怀怨恨,传出去让人笑话。 韩励心里最恨的也是最害怕的是司马懿那孙子有没有过来。 自打看了史书知道自己戎马一生建立的大魏,最后让司马懿这孙子占了便宜。 韩励心里那个恨啊。 虽然也怪自己后世子孙不给力,但自家孩子嘛,还能真怪他们么? 关键还是在司马懿这孙子身上,打想到这一点,韩励是更睡不着觉了。 依着自己对那孙子的了解,他若是也和自己一样来到炎朝,肯定缩起脑袋当王八。 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在背后悄无声息的给自己再给致命一击。 一想起仇人这茬子,韩励那个愁。 不光得提防着司马懿,还得提防着当年的汉献帝有没有也跟着过来。 毕竟来的大多是皇帝或者权臣,理论上来说自己挟持的汉献帝也是有资格穿越过来的。 一想到仇人,韩励一边有些后悔干嘛那么早跳出来,一边又开始准备壮大实力。 奉孝啊,典韦啊,荀彧啊,这帮跟着自己打天下的老伙计们,是不是还能再续前缘。 这些都是要考虑的,但最重要的是韩励最近还要和礼部尚书,苏德芳苏老头套近乎。 原因也很简单,最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民间说书之风盛行,其中最火的书就是三国演义。 也不知道是哪个没文化挨千刀的编了这本书,书里说的事全特娘的是胡扯不说,最要命的是 自己在书里成了反面教材,被称为三绝之一的奸绝。 人活一世为了什么,还不是想要在青史之上留下一个好名声? 自己都被骂成千古第一大奸臣了,御史台那帮孙子也不知道是不是知道自己的身份,还是纯粹凑热闹,居然上本建议重修昭烈庙。 修刘大耳的庙不就是打他曹操的脸么? 可韩励对此却没有任何的办法,难不成自己在朝堂上公布老子就是曹操,不准修刘备的庙? 总而言之,韩励很是头疼。 而韩励还算比较好的,还有比韩励更头疼的。 再比如说当朝军机首辅大臣,朝廷上下也不知道谁先传开的,称方护为内阁首辅,天下百官之首。 如今皇帝不上朝是身体不行了,现在朝廷里这位阁老说了算。 方护那个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