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0节  (第3/3页)
海公先攻关中、匈奴,关中八百里平原,是当年秦汉龙兴之地,到时北方平定,再无后顾之忧时,南下才算安稳啊!”    “不然不然,如今关中、并州、雍凉一带尽是胡人,汉人极少,渤海公若得了那里,反要耗费大量时间,夜长梦多,若让晋室缓过气来,那才是损失了时间,又亏人啊!”    “有道理啊,还是应该先南下!”    “有个屁的道理,我看你们都想多了。”那商队头头不屑道,“就如今北方那个架势,一日兴盛过一日,拖得越久,惨得还是南方,关中乱了十几年,你们这一路来不是没看到,关中的流民一波波往洛阳逃,拖家带口,宁愿翻过涵谷关外那么险要的塬岭都要走,渤海公要真打过去,啧啧,那场面……”    “这倒是啊,可惜大部分人一出洛阳,就都被李矩截了。”    “李矩不过一豪强坞主,他截的再多,回头不还是渤海公的。”    “有理有理,不愧是头儿……”    商队恭维着,一起又喝又笑,他们跑的是上党下邳的商道,一路辛苦又危险,如今到了北方治下,精神就一下放松起来。    一边的农夫听着却是皱了眉头。    无论渤海公要打哪边,这只军队,怕是都驻不长久。    他有些失落地挑起担子,回到村里。    家里的媳妇正在剥豆,看他回来了又一脸不开心的模样,劝慰道:“没卖掉也无事,那桑实无本,左右不过家里小子费点时间罢了。”    农夫将钱袋交给她,说了今天听说的事,感慨道:“差不多钱够了,明儿个便带孩子们去种痘吧。”    “嗯,”农妇数着钱,又在柜里找出一个口袋,一起数了不少钱,“早知道就第一波去了,如今人多了,虽不贵,可家里孩子一多,便不是小数。”    “这几月你也见了,这痘着实有效,种过的,无一人得疫,再贵也要种!”农夫披起衣服,“行了,你忙着,我去菜园子里看看。”    “吃了夕食再去吧!”媳妇叫住他。    “这菜种可是虎将军从北方调来分我等种的,马虎不得,我去去就回。”农夫挥了挥手,带着锄头走了。    农妇便又低头做活。    这时,四个三到十岁不等毛头小子提着大小不一的草编篮子,装着桑实,兴奋地跑过来:“阿娘,我们又采了好多,就是桑园那边的人太多,怕是过几日就没了。”    “没有便没了,快去洗洗手,等会要吃饭了。”农妇笑道,“还有,明儿个要去种痘了,你们怕不怕?”    “才不怕呢!”    “就是,大夫说了,要有胆量的,才能当上将军!”    “阿娘,我以后会当上大将军的的!”    “对,像军营里的叔叔那样,吃好的,穿好的,还能给你拿钱!”    “唉,”最大的一个十岁孩子不满地撅嘴道,“我上次去军营,想找王将军参军,结果居然被赶出来了,明明之前坞主征兵时,娘你都把我藏起来,生怕我被拉去了。”    那农妇不由笑了起来。    她抚摸着孩子的头发,带着一点憧憬地笑道:“傻孩子,那怎么一样呢?”    渤海公治下的将军官吏,怎么会有那些人一样呢?    放在一起,都看轻了他们。    若是自家的小子以后真能入王将军麾下,那也是光耀祖宗的事情呢。    那只在茶棚中遇到过的商队则顺着商路,回到了下邳。    “都仔细着些,城里还不知道是什么状况。”商队的头领呼喝道。    众人点头,只是这座城,与他们离开时大为不同了,做为徐州大城,这里以前都是车马如流,如今却是见不着几个。    “你们怎么还敢入城啊?”到城外时,有从城门出来的人惊讶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