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母仪天下_第210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0页 (第1/2页)

    在很多时候,经济其实要比武力更可怕!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被掌握之后,那么,名义上这个国家是独立自主的,实际上呢,已经失去了自主权。上层的那些贵族尽情享受着来自天朝上国的奢侈品,至于下层嘛,他们只能不断劳作,为大清提供廉价的原材料,还有一些会在大清商人投资的种植园还有一些米厂面粉厂之类的工厂工作,得到相应的报酬,维持相应的生计。

    大清发展得实在是太快,西方那边就算是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了,也拍马赶不上了,在经过几次海战之后,不得不老老实实跟大清一块儿分享海外的利益,忍受着最多的利润被大清攫取。

    而国内呢,情况也变得非常明朗了,工商业的发展让农业变得无利可图,大量的农业人口开始向城镇转移,转化为流水线上的工人,就算是购买机器进行大规模耕作,但是随着化肥的出现,粮食产量增长了很多,但成本也高了不少,化肥还有农药不都要花钱吗?偏偏国内粮食的价格一直保持着一个比较低廉的水平,家里有个人在作坊做工,靠着薪水就能养活一家子,因为粮食什么的是真的不贵。

    至于经济作物什么的,也不可能卖得太贵,真要是太贵了,还不如去海外买个种植园呢,横竖海运现在成本非常低了,所以,如今那些大地主就算是想降低租子,都没几个人乐意种了,也只能改成大农场模式,比起投资作坊来,虽说相对比较稳定,但是收益率却不够高,要不是朝廷对于抛荒有着严厉的惩处,很多地主根本就不想种地了,因此一些地主为了避免抛荒带来的惩处,宁愿只要一点象征性的租子,就租给佃户耕种。

    北方草原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大量树木的种植让许多原本已经急速荒漠化的地方开始恢复了生态,虽说有着足够的收益,但是许多蒙古贵族已经不满足于生活在草原上了,毕竟,哪怕如今交通非常方便了,但是在草原上,想要过上又奢侈又舒适的生活还是不那么容易的,那些蒙古王公们如今也没多少兵马了,有钱就够了,因此,干脆搬到了中原居住,草原这边的草场定期叫人来巡视就可以了。一些比较有野心的,还在海外购买了牧场,准备将羊毛还有奶制品、肉制品生意发展到海外去。

    雍正二十六年的时候,胤禛出台了一个新的政策,不管是汉、回、苗、藏,只要在朝廷认证家产(包括动产不动产)超过十万银元,就可以申请入旗,其实在这个时候,旗人的特权已经不多了,但是又不用多花钱,只是认证一下,每年多交点税而已,就能入旗,那么何乐而不为呢?一时间,汉军旗膨胀了几十倍,回、苗、藏人中的贵族也纷纷入旗,哪怕满蒙八旗没发生什么改变,但是俨然,旗人这下是真不值钱了。

    好在传统的那些旗人已经赶上了工业化的红利,满洲八旗都有固定的产业,后来胤禛代表上三旗牵头,与各旗旗主合作,成立了大清皇家集团,又是搞银行,又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