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32章 (第2/2页)
进行中。 建造模式传出去后,已经有许多世族、大商进京,流露出想要参与的念头。 但这些事情,张祯都交给这一项目的相关负责人。 而她自己,主要关注的是秋收。 是的,又到收获的季节了。 这一年,老天依然很保佑,虽有几个地方出现了旱灾,影响也不是很大,总体来说还是五谷丰登,穰穰满家。 每天晚上睡觉前,她都要念叨一句感谢上天。 没办法,农耕文明对天气依赖性太大。 忙完一算亩产,顿时心旷神怡,心花怒放。 今年,皇庄普通田里种植的稻谷是北海三号,亩产四百四十二斤。 麦子种植的是琅琊一号和扶风一号,亩产三百八十斤。 实验区,稻谷种植的是北海四号,亩产四百八十九斤。 麦子种植的是琅琊二号和扶风二号,亩产四百零五斤。 关中地区和辽东黑土地,种植的粮种与皇庄的一样,稻谷平均亩产四百三十五斤,麦子平均亩产三百六十四斤。 比皇庄略低,但比去年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除了这几处之外的各州各县,稻谷种植的还是徐州三号,亩产三百三十六斤,比去年多十五斤。 麦子种植的也还是老品种,亩产二百三十一斤,比去年多六斤。 虽然平均增量不是很明显,但因田地增加,种田的人增加,因而粮食总量的增加幅度也很大。 更可喜的是,明年,就有了足够的优质粮种,各地稻谷都能种植北海三号,麦子能种植琅琊一号、扶风一号。 那将迎来爆发式的粮食增产! 从三百到四百,从二百到三百,都是质的飞跃! 想到明年爆粮爆仓的场景,张祯欢乐得睡都睡不着,还有些小得意。 须知,她穿越过来的那一年,粮食亩产才一百多! 又担心粮仓不够用,下令修建了四个,其中两个就在白玉京附近。 今年就已经往里储粮,以备明年开工时用。 对了,还有棉花,明年也能大面积种植了。 ——到时候,她可能又会多个棉娘娘的称号。 大汉子民取外号就是这么接地气。 粮瓜今年就已在关中一带推广,深受欢迎,大家悄悄叫她瓜娘娘。 之所以是悄悄的,大概是因为他们自己也觉得这外号有问题。 明年,粮瓜也有种子推广向各地。 所以到了明年底,挨饿受冻的人又会少上一些。 张祯很开心,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 倏忽数月,便是正旦大朝。 这是盛安五年。 虽然热闹更胜往昔,张祯却颇感寂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