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扶汉室,她是认真的_第515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15章 (第1/2页)

    以上,都不包括皇庄。

    皇庄的数据向来是单独记录。

    单看平均亩产量,可能还没有太大的感觉,但总量惊人,如同天文数字。

    原因有二。

    其一,稻谷亩产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一亩增加六十五斤,万亩就增加六十五万斤,大汉的稻谷又何止万亩!

    其二,这几年安置了许多中原流民,在今年达到了一个爆发点,种植的也非荒地,而是朝廷划给他们的熟地。

    大司农张义看着张祯递给他的纸条,手不自觉有些颤抖,震惊到失态,“这么多?怎会这么多?怎可能这么多?!”

    他执掌大司农多年,从来没有见过么多粮食。

    张祯笑道,“怎不可能呢,一切皆有可能。”

    其实,她刚看到的时候,也欣喜得差点跳起来。

    张义只觉头晕目眩,一手扶着桌案,死死盯着纸条上的数字,沉默不语,眼眶逐渐湿润。

    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哪怕立时死了,他也是笑着的。

    张祯有点担心,“老大人?”

    不会一高兴上不来气吧?

    那她罪过可大了。

    张义擦擦眼泪,笑道,“老夫没事儿,风大,迷了眼。”

    张祯也不戳破,附和道,“今日风是挺大的。”

    又道,“多亏老大人提醒我粮仓不够用,否则还不知如何是好呢。”

    时常在外巡视农桑的,不只她一个,还有张义。

    七月初,张义特意来大将军府跟她说,今年粮田增多,庄稼也长得好,粮仓可能不够用。

    她一想这还真是个问题。

    培育工作不停止,粮食便会越来越高产,原有的几大粮仓,确实不能满足朝廷的储粮需求。

    于是下令在卫州黎阳置黎阳仓,洛阳河阳置河阳仓,华州置广通仓,陕州置常平仓,都在黄河沿岸,方便运输。

    这是隋文帝的创意,她先借来用一用。

    将来若还有隋文帝,这些粮仓他也能接着用,不需要重新修建。

    有了墨家提供的各种雷,粮仓修得很快,赶在秋收前建好。

    秋收后,各地就开始缴纳田赋,用牛马驮运、用车拉、用人背,慢慢将所有粮仓填满。

    从去年开始,便已经没有人再敢私下截留税赋。

    张义叹道,“若非你雷厉风行,粮仓几年也建不成。”

    他就没见过比张祯做事更快速的人,聪颖、果决、利索,一旦拿定主意,那真是半日都不耽搁,立时就去做。

    先人教导“坐而言,起而行”,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顿了顿又谨慎地试探道,“老夫听说,皇庄专门培育的稻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