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扶汉室,她是认真的_第474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74章 (第1/2页)

    像前几年那般,将食盐收归朝廷专营,本来就是权宜之策。

    其二,若是收归,必然触动某些世家大族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噬,得不偿失。

    因而他觉得,不到迫不得已之时,最好不要动盐政。

    就算要动,也再等几年。

    事缓则圆,操之过急没有好处。

    张祯反问,“王叔,你不觉得,盐太贵了么?”

    华夏古代,食盐一向很贵。

    她查阅过资料,汉初,食盐与五谷价格之比大约为五比一,汉武帝食盐专营后达到八比一。

    东汉安帝年间,一石米八十钱,一石盐四百钱,价格也是五比一。

    但那是大丰之年才有的低价,整个东汉时期,米价通常在每石一百六十以上,盐价通常在八百钱以上。

    若是遇上饥荒,一石米能达到一千钱,一石盐能达到八千钱,价格八比一。

    她刚穿过来那一年,米价是二百八十钱,盐价是二千三百钱。

    这两年都是丰收,关中米价降到一百二左右,可盐价,居然还是八百钱!

    其它地方,盐价只有更高的。

    尤其边境偏远地区,盐价多少,都是盐商说了算。

    而汉代一个成年人,每月食盐约三升,即零点零三石,按关中的价格标准,需要花二十四钱。

    倘若是一个四口之家,每月光是买盐,就要花钱九十六。

    看似不多,但一名长吏,月俸只有粟二十斛,钱二千。

    这还是地位较高的县级官吏,有固定的收入。

    普通的平头老百姓,上哪儿找那九十六钱?

    何况,人也不是光吃盐喝水就能活下去,还得吃饭、穿衣。

    这么算下来,食盐绝对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很多人家吃不起盐,饭菜没有滋味还是其次,主要是没力气,还会引发各种疾病。

    她在现代曾在网上看过一个帖子,说是如果穿越古代,一日只提供两顿白米粥和咸菜,队伍会不会造反?

    当时觉得这也太苛刻了,不反才怪。

    等她真的穿越过来,才发现当时的自己何其天真。

    如果真能每日提供两顿白米粥和咸菜,士兵拖家带口都要跟你。

    白米粥,意味着要有足够的大米。

    咸菜,意味着要有足够的盐。

    这两点,在封建时期的军队中,几乎做不到。

    不过,等她改革盐政后,盐这一项就能做到了。

    王允怔了怔,“贵么?比前几年便宜得多。”

    张祯:“还是贵。”

    顿了顿笑道,“王叔放心,我召大家议盐政,议的不是朝廷专营,而是价格。”

    然而王允并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