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12节  (第1/2页)
    陶子霜心中的信念又崩塌了些许。    再后来那家人的儿子染上了赌瘾,险些将整个家中都搭进去,后来在被人讨债的时候,好似自己跌落进了河里,就这么不声不响得去了。    这其间之事,芍之清楚得不多,陶子霜与她的书信越来越少,她寄过去的书信也都似石沉大海一般。    芍之甚至想过,堂姐可是在京中出了意外。    但在她想要去京中寻她时,陶子霜的书信却来渭城。    让芍之意外的是,陶子霜的信里,忽然多了几分生机。    好似日子突然充满了盼望,每一日都值得珍惜。    就似一个从泥沼中爬出来的人,在贪婪吸取着阳光。    芍之拿这她的信看了许多回。    不曾流露的欢喜之意都写在字里行间的行文里,芍之好似看到她的人生似是迎来了转机,心中的明媚之意都写在文字里。    再后来,堂姐的日子似是又逐渐忙碌了起来。    她与堂姐之间的书信亦不如早前频繁。    但知晓她安好,芍之心中少了一份挂念。    只是不知从何时起,这少之又少的书信,忽然间又断了。    而且是断得彻底。    早前,便是再难的时候,堂姐亦会坚持与她书信,即便三言两语,算是给家中的亲人抱个平安。    可后来,这书信就真的断了。    直至几个月前,她收到最后一封信,说是已经带着孩子离京了,不必来京中寻她,日后亦不必给她写信了,她收不到。    芍之担心,却连去何处寻她都不知晓。    一连几个月过去,芍之再也没有收到过她的消息。    她再写信,果真就似石沉大海一般,再无音讯。    到后来,也有驿站的人将所有的信都退了回来,寻不到人。    陶子霜和孩子,就似这么人间蒸发了一般。    芍之开始还不信,直至几个月过去,才慢慢接受现实。    堂姐许是有不得已苦衷,许是有旁的缘故,应当躲了所有认识的人。    ……    这便是自芍之口中听说的陶子霜来京的前因后果。    白苏墨自始至终都未曾开口。    而越往后,顾淼儿也越没了声音。    其间的波折,除了顾阅和陶子霜许是再无人知晓。    而去年三四月后,也确实再没有了陶子霜的消息。    此事后来是由顾侍郎/爹爹善后,陶子霜后来去了何处,京中不会有关心更不会人问起,至多只是顾阅回京后,会有人提起顾阅早前这段风.流艳.事,至于正主是谁,去了何处,哪里还会有人记得?    顾侍郎自有手段。    只是白苏墨和顾淼儿都不知晓陶子霜后来究竟如何,顾侍郎也断然不会同旁人提起。    许是曲夫人都不知晓。    白苏墨是料想陶子霜还活着。    否则顾阅哪回如此安心留在军中。    许是,顾阅答应了顾侍郎往后再不见陶子霜,顾侍郎也放过了陶子霜,只是让陶子霜隐姓埋名,再不可出现在京中或顾阅眼前。    也许,这就是后来故事的全部。    白苏墨想起渭城城守府的时候,顾阅看清芍之模样时,眼中的情绪复杂几许。    最后抽身离开苑中,头亦未回。    顾阅终究会想起旧事,旧事也不会因远去而遗忘。    已是顾阅年少时浓墨重彩的一笔。    或许日后顾阅会成驻守一方的封疆大吏,也许是日后会成顾侍郎在朝中的后继之人,但往后的顾阅,应当都不会忘记陶子霜这人。    ……    白苏墨淡淡垂眸。    耳旁,是顾淼儿的声音:“抱歉,芍之,我亦不知你堂姐去向,但我听最后见她的人说过,她安好。”    白苏墨稍许意外。    这番话,会是顾淼儿对芍之说起。    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