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5节  (第1/3页)
    “卖房的是我表舅的邻居,家里人走的差不多了,一个人住不了那么大的院子,有个侄子愿意给他养老,把房子卖了还能存些养老钱。”    老人的遭遇非常不幸,人到了年迈的时候确实需要人照顾,只希望老人的侄子能让他安享晚年。    房子位于礼士胡同,符合褚湘对房子的要求,房间多,单门独院,离清大很近,环境清幽,构造也很合理,褚湘跟瞿瑾铖看过后很满意。    “老人家,这院子我们挺喜欢,想问您的心理价位是多少?”    来之前他们已经私下商议过,只要房子合适,不管老人家出什么价他们都不会有意见。    “这院子是我祖上传下来的,本来我也要往下传,可以人算不如天算,家里头没人了。”    老人家七十多岁,看上去很是憔悴,前些年受了些苦,腿脚有伤,行动不便,近年又添了气喘的毛病,无法独自生活,否则也不能一把年纪还麻烦侄子照顾。    久病床前无孝子,更何况是侄子呢,把房子卖了得些钱,就是安自己的心,安让旁人的心罢了。    有人说不如把房子送给侄子,这样侄子一家给他养老也不亏,但老人家活到这把岁数,经历了战争、动乱和生离死别,知道人心难测,房子给了自己最后一点东西就没了,换成钱,自己留点再给点,总好过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旁人身上。    这就是老人的悲哀,也是人性的悲哀。    “我也不多要,给这个数就成。”    老人家比了个八,就是八千块钱的意思。    这个价钱确实不高,皇城底下,这么好的地段,花八千块钱就能买个四合院,完全就是捡漏。    虽然院子面积不算大,只有一进,正房、耳房、东西厢房并南屋加起来才十间,但褚湘知道,再过十年二十年,翻几十倍几百倍也买不到这样的院子。    但在七十年代,八千已经是顶顶多的钱了,城里正式工一个月工资不过五十左右,八千得不吃不喝存十来年才能存下。    要知道改革开放后才诞生出第一批“万元户”,没有一定的家底不可能一下子拿出八千块的现金,这也是房子很难脱手的原因。    参观了整个院子后,褚湘跟瞿瑾铖决定要了,现在买下找人翻修改造一番,明年差不多就能入住。    瞿瑾铖回到堂屋跟老人家说,“大爷,房子咱们就直接定下了。”    不管是老人家还是陪同他们一起来看房的朋友都有些惊讶,没想到他们决定的这么快。    “这……就定了?”    老人家是既高兴又怅然,最后长叹一口气点头。    “行,那就这么定下吧,身外之物也带不走,转给需要的人也对得起祖宗。”    两人交了一千块钱定金,约定第二天在街道主任的见证下一起去相关部门办理房产过户手续,并支付尾款。    “老人家,屋里的这些家具,您要是有用的也可以直接带走,留个念想也好。”    老人家搬去侄子家住,原本说好房子并家具一起出售的,但褚湘看了看,这些家具虽好,但并不是她喜欢的,还不如交给老人家自行处理。    “好,真是多谢你们。”    老人家拄着拐杖起身跟瞿瑾铖握手,坚持把他们送出院子。    第81章    “房子这么快就定下来了!”    “今天去看挺合适的, 十间屋子,在礼士胡同, 离学校近,周围住了不少清大的教授。人家急着出手, 价格也没多要, 三百多平, 够我们住的。”    陈瑛点头, 手里和面的动作没停。    “那是挺合适的, 等你公婆回来也能和你们住一块儿。”    “妈,不止瑾铖的父母,你跟爸想去住也住的开。”    “我们就算了, 离的这么近,真到了要人照顾的时候, 就让你弟照顾,我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