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节  (第3/3页)
着,唐丰莲就要让小工称两斤给她。    “不用,大姐,我只是随便看看。”都不知道怎么烤出来的,她可不敢吃。    不过——“要不咱们去卖面粉的地方看看吧。”    大姑姐见她是真不想吃,又问丰梅也不吃,只能就此打住,一路问到粮油市场去。    云安市不愧是边境城市,现在虽还没有建成全省乃至全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经济却已经甩隔壁的宣城县几条街了。光一个菜市场都分成五六个区,卖粮油的,卖生禽的,卖蔬菜的,卖熟食的……各占了半条街。    她们直奔卖面粉的地方,鸡蛋面粉和糖盐,家里都有,材料上顶多买点牛奶奶粉和酵母就成了,关键就是缺烤箱。    *******    “老板知道哪儿有烤箱卖吗?”李曼青已经不知道这是问的第几家了。    唐家姐妹俩都很诧异:“嫂子,你问那东西干嘛?是要买回家吗?”    她不想八字还没一撇就放出风去,只说等以后孩子出生了做糕点给他们吃。    “嫂子还会做糕点啊?”小姑娘肿成核桃的眼睛开始放光:“那面包会做吗?就是街上卖的那种,大大的,软软的,圆溜溜的那种。”    曼青笑着点头。何止是圆的,三角形的方的长的椭圆的,甚至多边形的都会!这在以前可是她打发时间的好办法呢,心情不好啥的,自己埋头鼓捣一会儿,又能笑着看苦情剧了,百试百灵。    “那买吧买吧,以后做给小侄子吃多好啊!”    大姑姐也笑着鼓励她:“想要就买吧,身上没带钱不怕,我带着呢!”唐丰莲摸着胸口对她眨眼睛,两颊生了晒斑的脸也显得生动许多。    曼青一愣,大姑姐也有这么……的时候啊!    她确实没带钱,带来的五百块已经交在市医院了。但即使要买也要先找到烤箱才行,没烤箱,她总不能买一堆材料回去油炸吧?    好在功夫不负苦心人,在整个粮油区都快被她们问完时,离出口不远处有家人终于说:“那东西啊,我见过,要去洋人街才有。”    李曼青一愣:洋人街?这么小大个地方还专门有外国人聚居的地方啊?那怎么她们一路都没遇见一个金发碧眼的老外?    只是,当他们七弯八拐一路问到时,才知道所谓的“洋人街”是几十年前的叫法了。现在那里已经基本被黄皮肤黑头发的亚洲人占领……毫无欧美西方人的痕迹了。    不过,也算她们运气好,洋人没有,但洋人用的东西却不少,自然也包括烤箱了。    二十年前的烤箱品种单一,不像后世有那么多家用台式的,现在只有嵌入式的大家伙,只是一听要五千多的价格,所有人都不言语了……这价格,比老太太看病还贵了!    丰梅见曼青失望,就劝道:“嫂子,要不还是算了,等以后咱们条件好些……再来……”    唐丰莲就没这么温柔了,大声道:“买啥买,这价都够买几头牛了,有这精神头折腾吃的,不如买几头牛崽养养,两年后倒手一卖还能赚点钱呢!”    大姐夫轻轻拽她袖子,唐丰莲瞪了他一眼,最终还是啥也没说了。    李曼青知道,大姑姐这是以为她又故态萌发……也只得尴尬的笑笑,自己给自己打圆场:“不买不买,我就看看,当长见识了。”心内尴尬得很。    有一个“火眼金睛”的大姑姐,她的计划又只能搁浅了。    唐丰莲这才又重新看她顺眼了。    所以,等她“退而求其次”说要买奶粉和酵母时,也痛痛快快借钱给她了,还说就几块钱不用还了。    几人都是第一次来云安,免不了吃用物件买了几样,等回到医院附近,也不急着回招待所,先去病房里看老太太。    下午两点半的病房里静得落针可闻,不见唐丰年,只老两口侧身看着玻璃窗发呆。    “诶妈怎么不好好休息,肚子饿了没?让建国去给你们买吃的。”其实她们也没吃过呢。    老太太红着眼道:“不用了,一天打这么多针水,肚子都打饱了。”    唐德旺也连连摆手说不用了,他不想吃。    话虽如此,李曼青却发现他们精神状态明显比上午好多了。上午眼睛是不红,但情绪也不高,现在倒好,有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    估摸着是唐丰年跟他们商量好了。    看来,公婆真是这年代不可多得的开明老人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