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8节  (第1/2页)
    泰安帝勃然大怒,虽说当即训斥了提出封王的御史。但这事开了个口,就不会轻易压下去。    封王的奏折一封接一封呈上泰安帝的案前。    一些墙头草官员见大皇子封王的呼声愈盛,也加入了行列。    中立派两边不沾,作壁上观。    唯独一些皇后一派和保皇派的官员持反对意见,但是势力单薄。    那点声音也微弱下去了。    大皇子的呼声更盛,隐隐有让大皇子继承正统之势。    只差没直接上奏请立太子了。    不过封王的话,和立太子没多大区别了。    泰安帝的四个皇子,成年的就两个,而二皇子资质平平,且无厉害的外家。    一旦封王,有了实权,对大皇子来说是最有利的。    如果大皇子再发展个几年,说不得将来就是他的天下了。在他们眼里,皇七子才是正统,是嫡子,然而他此时还只是个十二岁的少年,尚未参政。    几年的时间过去,黄花菜都凉了。    届时放眼朝堂内外,根本没有与之抗衡的势力。    但在叶君书看来,大皇子未免太心急了些。    皇子之中虽然没有能与他一争的对象,唯一一个对他构成威胁的,尚未成年,不足为惧。    但是他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    泰安帝的身体还十分康健,他虽四十有余,但如无意外,起码还能在位十几年。没有一个帝王会高兴,在自己正值盛年的时候,有人觊觎自己的皇位。    哪怕那个人是自己的儿子。    按理来说,朝廷如此风云变幻,最急的该是中宫一脉。    如果将来是大皇子继承正统,哪里会有他们的活路?    七皇子作为唯一一个中宫嫡子,恐怕还会有性命之忧。    但他们此时还真不急。    七皇子尚未长成,他们急急跳出来争有弊无利。    他们只要保证泰安帝健健康康的,多活个十年八载。    泰安帝并不是个懦弱无能的昏君,他手里还是有实权的,明家一派若想逼宫,几年内恐怕还得掂量一番。    泰安帝的位置,坐得稳着呢!    所以他们一点儿也不急。    这个时候正该养精蓄锐,甚至可以暗地里推波助澜,好让大皇子多上蹿下跳一会儿。    这段时间朝廷的热闹和叶君书并无直接关联,在确定短时间内不会有异变后,叶君书就将精力放在自己家里。    他们此时在收拾家当,准备回家探亲。    叶君书和李玙商量过,也计划好了今年回乡祭祖。    叶君书请了四个月的假,路上赶快点,还可以在老家待小个月时间。    足够他们将事情都办好了。    家里几个孩子也是要带在身边的。    难得回老家一趟。    这样一来,叶君为的学业可能会耽搁一下。不过路上有他看着,倒没多大关系。    本来他可以将孩子留在京城,但是仔细琢磨了下,还是觉得不放心。    上京可是明家的地盘,万一哪天对他的孩子们下手怎么办?    他远离京城,什么都做不了。    本来如果李长川在京城的话还可以将孩子托付给他。    但是可能在京城闷了,又或者是亲事被各方盯着,李长川就不想待了。    所以他此行准备和叶君书他们一起离京。    说来,李长川还没去过叶君书的老家,这会儿还可以顺道看看。    不过李长川的最终目的却是准备先一步去东南,准备先去探探消息,先去海域附近适应一下。    对于大舅兄要去自己老家,叶君书自然是万分欢迎,为此他特地去信让乡亲们帮忙好好将房子清扫一下,免得给大舅兄留下不好印象。    第200章 第二百章    叶家村    距离村中心稍远的一座青砖大院一反往日的冷清, 人来人往的热闹非凡。    乡亲们的淳朴脸上皆是笑容,积极热情的忙着手中事,不时听到一声声吆喝,干的热火朝天。    明阿姆精神抖擞的纵揽全局, 看着乡亲们将这座农家大院翻修一边。    屋檐上几个年轻大汉正在规整瓦片, 屋里屋外人进人出, 打扫的打扫,清理的清理,务必使这座大院焕然一新。    这座农家大院正是叶君书家的宅子。    自叶君书的传信快马加鞭送到叶家村,整个叶家村开始了规整的过程。    为了给叶君书的夫郎家留下好印象, 叶家村可谓用苦良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