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2节  (第2/2页)
了这些人。    不过好歹是个实差。各方势力私底下动作不断,有心人都在走关系,想让这个馅饼砸在自己头上。    吏部推选上来的候选人,选谁都有反对的人,吵吵闹闹的无法达成统一意见。    泰安帝不知是心中已有成算还是其他,也不急着定下人选,继续将职位空出来。    既然暂时无法达成一致,此桩略过不提。    官员们又挑了些无关紧要的琐事争论一番。    待告一段落,泰安帝就道:“众爱卿可还有要事?”    场面一静,官员们垂首。    该说的都已经说完了。    至于被觊觎已久的威武军,当事人李长川在,他们谁敢第一个出头说该让李长川交出兵权?    这么多年李长川废了双腿他们都没能奈他何,现在更不可能了。    夏侯宣玳摸不准泰安帝的心思,李长川断腿这么多年,兵权还是牢牢握在他手里,此时他已经痊愈,恐更加难以撬出来。    恐怕这事就这样了。    不过李宏英这边的人恐怕不会甘心,但是一直没人站出来说话,恐怕因为两边都是李家的人,一时不好对峙。    表面上李家叔侄亲密无比,底下的人自然不敢妄动。    夏侯宣玳心思转动,什么时候他们去添一把火,将矛盾激发出来。    夏侯宣玳等不及看,到时乱成一团的威武军。    这时候站在武将最前列的李长川出列道:“启禀陛下,臣有要奏。”    李长川一发声,各种明里暗里的视线投在他身上,心思浮动。    泰安帝的眉毛动了动,“哦?爱卿请说。”    李长川衣摆一掀,稳稳半跪,腰板挺直。    “陛下对臣寄予厚望,将威武军交付于臣,命臣带领其御外敌护疆土,臣自当肝脑涂地,万死不辞……然这四年来,臣身在其位却不谋其政,无所作为,臣有负皇恩……”    李长川沉声道,“我朝人才济济,能人众多,臣能力有限,恐不能服众。故恳请陛下,收回兵权,撤去臣大元帅之责。”    李长川此话一出,官员们一阵哗然,当即有官员出列激动道:“元帅多年来呕心沥血,领兵打仗战无不胜,智勇双全,当得大元帅之位!”    “此言差矣!所谓仗可以千日不打,兵不可一日不练,元帅离开军营多年,恐无法再胜任……”    “如今元帅已经痊愈,自可……”    刚安静没一会儿的朝堂瞬间又吵起来。    泰安帝目光幽深,面色看不出情绪。    李长川掀起一阵惊浪后,就不再言语,垂首等待泰安帝的回应。    泰安帝对此没发表意见。    眼看官员争论得愈发激烈,一些火气重的文臣武将撸起袖子就要开干。    泰安帝眉毛一跳,随后摆摆手,一旁的太监瞬间会意,高声喊道:“退朝!”    泰安帝站起身,伴着整齐的“恭送陛下”声,离开朝堂。    夏侯宣玳面色复杂的看李长川一眼。    李长川未到而立,正是壮志凌云之际,还曾手握重权。    如今却是利落的将手中权利交出去。    他们不相信,李长川会心甘情愿。    他们之所以倾向于揣测两李会争斗起来。    不过是推己及人。    换做是他们,肯定会不愿意将权利交付出去。实权,对于一个爷们来说,其重要性无法衡量。    是人都会有野心。    亲父子兄弟尚且有为争权夺利反目成仇的时候,更别说只是叔侄。    他们还在心里暗自幸灾乐祸等着看李家内斗这场好戏。    结果人家告诉他们,呵呵,没戏。    所有内部矛盾都已自己解决啦!    不少官员满脸复杂。    李长川可不管心思百转的官员们,他和李宏英等武将们一起往外走。    没走几步,就有太监前来道,“元帅请留步,陛下有请。”    李长川停下脚步,让其他官员不必等他,随后自己随着太监前往御书房。    太监领李长川到御书房门口,让李长川自己进去,然后就站在门口守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