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7节  (第1/2页)
    一进傅家门,他立刻扣住傅云章的手,“你得小心,沈家看上你了!”    傅云英皱起眉,“先生从哪里听来的?”    姚文达喘了几口气,“我听王阁老说的,沈家赶着嫁女,这些天沈家的人都在打听京中还未成家或是没了老婆的年轻清要官。”    他指一指傅云章,“你小子是湖广人,生得又这么像模像样的……”说到这一句他翻了个白眼,接着道,“沈家可不就相中你了!”    “太子刚办完丧事,沈家怎么能嫁娶?”    傅云章没有慌乱,问了一句。    姚文达叉着腰,说:“先把亲事定下,都是当官的人,谁敢悔亲?”    平民百姓悔亲是常有的事,或嫌对方家道中落,或哪一方突生疾病,或两家结仇。体面的官宦世家可不敢说悔亲就悔亲,轻则被人讥讽嫌贫爱富,重则被同僚怀疑排挤,于官途和子女姻亲之事都有影响。    沈家是世人瞩目的望族,谁和沈家女儿定亲之后再悔婚,会被世人耻笑的。    “二哥不答应,他们还能强迫我们和他们家定亲不成?我们不娶他们家姑娘!给我们做妾也不要。”    一旁的袁三嘀咕了几句。    姚文达瞪他一眼,这小子哪里钻出来的?    “不妨事,我有应对之法。”傅云章平静道。    “还有你!”    见傅云章神情淡然,姚文达知道他肯定有办法推掉这个亲事,别看他平时笑得比谁都好看,其实一肚子坏水。他喘口气,指头往傅云英脸上一点,差点要戳进她眼睛里去,“你虽然不是进士,大小也是个官,名声又好听,刚好也是湖广的,沈家有好几个没出嫁的庶孙女,你也得防着点。”    傅云英哭笑不得,沈家门第高,他们家的女儿不愁嫁,怎么突然就跟嫁不出去了一样非要从他们家挑女婿?    而且谁不知道她和霍明锦走得近,沈家再怎么急,也不会相中她吧?    姚文达也说不出所以然,压低声音说:“可能是沈阁老觉得自己不行了,急着安排后事。”    沈介溪现在进退两难,朝臣们都在等,看是皇上先朝他发难,还是他先施展手段压制皇上。    到了如今这个地步,沈介溪骑虎难下。    送走姚文达,傅云章沉吟片刻,对傅云英道:“两种可能。一,沈阁老故意用这种办法掩人耳目,让世人以为他怕了。二,沈家要有大动作。”    这事应该不是沈介溪授意的,他当了一辈子的权臣,老年风光无限,舍不下面子服软。    因为一旦他服软,对他的报复将会越狠。    袁三出去打听,晚上回到家中,说:“这事好像是真的,听说阁老夫人病了,觉得自己熬不过今年,才急着给孙女们定亲。沈大公子不同意,拗不过阁老夫人,只能让人放出风声。”    傅云章和傅云英对望一眼。    难怪会把主意打到他们二人头上,阁老夫人赵氏是赵师爷的侄女和学生,算是他们俩的同门。赵氏是内宅妇,又年老,挑孙女婿的时候自然不会管朝堂上的纷争。    又或者,这也是一种迂回之法,嫁给沈党之外的人,才能保证孙女们的平安。    赵师爷那年和赵叔琬一家人一起上京,之后为了赵叔琬的亲事,他们又辗转去了山东。    傅云英常和赵师爷写信。他居无定所,行踪莫测,一会儿在南,一会儿在北。过年的时候给她写信,找她讨几张画,信上说他在浙江游历。    他从没提起昔日的学生赵氏。    “我的事好办,你得小心。”傅云章叮嘱傅云英,“如果沈家的人请内阁大臣说亲,你有什么法子推掉亲事?”    她唇角微翘,笑着道:“二哥,你放心,我心里有数。”    第二天,她刚到大理寺,评事们就纷纷打趣她,“最近看你红光满面的,果然要有喜事登门。”    在他们看来,沈家一时半会落败不了,因为太子妃肚子里还有个太孙。和沈家的孙女结亲,以后一定能平步青云。    傅云英笑笑不说话。    不一会儿,赵弼身边的小吏过来找她,“少卿找你。”    她以为赵弼要问卷宗的事,收拾好文书,抱着匣子过去。    到了他办公的地方,还没进房,听见里头传出说话声。    其中一道声线低沉冰冷,有些熟悉。    快走到门口时,她忽然反应过来,在里面说话的是霍明锦。    原来他平时说话是这样的口气,带了种居高临下的气势。    第117章 春耕    傅云英在门外站了一会儿。    霍明锦和赵弼在谈公事,听二人说话的语气,像是很生疏似的,这里毕竟是大理寺,要防备隔墙有耳。    片刻后,赵弼的随从请傅云英进去。    她往里走,发现屋里只有赵弼一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