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2节  (第2/2页)
底会选择怎么样的儿媳妇。虽然端静已经立在了前面,但是,看宣家与礼部侍郎互不理睬的关系,完全没有参照性。    不仅民间关注,高官关注,连皇帝也很关注。    一日,皇帝看着对镜梳妆的宣绣,着迷地说:“你两个侄子的长相都随了你。”    宣绣:“……”宣冲也就算了,继承了宣统的长相,的确有几分相似,但宣净分明像她早逝的嫂子。看来皇帝不禁脑子没长好,连眼睛都长歪了。    “你看朕的两个外甥女如何?”    “……谁?”千万不要是云照公主的两个女儿千万不要是云照公主的两个女儿……    “就是云照……”    “皇上,有件喜事忘记与你说了。”宣绣笑眯眯地打断她,“我那两个侄儿已经相中了,只是还没有下聘,不好说破。”目前为止,她见过唯一一个脑子正常的皇家血脉就是延王爷,剩下的只有像皇帝和像韬王的区别。    皇帝眉头一皱:“这么快?”    宣绣微笑道:“侄儿们都长得像臣妾嘛。”    皇帝仔细端详了几眼:“其实不太像。”    宣绣:“……”    “朕的阿绣是天下最美的人,无人可比。”皇帝得意地搂住她。    宣绣干笑一声。    于是,没多久,宣家两个香馍馍就毫无先兆地定亲了。    而一直好奇宣净是否存在重大生育问题的人也终于得到了满足——御医说了,完全没有问题。    兄弟定亲是好消息,但同时传来的还有一个坏消息——对现在的宣凝来说,过了年,他就要回北疆了。宣统上了年纪,这些年又与宛氏聚少离多,为人子女,自然希望他们能够团聚,宣络升了殿前都指挥使,皇帝被造反造怕了,片刻不能离他,宣净、宣冲要等成亲之后才能离开,算来算去,宣凝最合适。    宛氏是过来人,最懂小两口分离的痛苦,与宣统商量,让他先去北疆顶一阵,等端静生了孩子,生活有了寄托,再放宣凝出去。宣统虽然不舍娇妻,却也不忍见爱子与媳妇儿受苦,点头答应了。    端静知道后,奇怪地问:“北疆不能生孩子吗?”    宛氏一怔,道:“你要去北疆?”    端静说:“宣凝打不过的时候,我可以去偷袭敌营,把主帅杀掉。”    ……    差点忘记了自家儿媳妇的凶残属性。    宛氏不去北疆,是因为那里常年战火,安全没法保障,换做端静……安全没法保障的多半就是对方了。这样想想,好像有百利而无一弊?    宣凝回来听说了妻子的决定,啥也没说,就是抱着人在院子里站了半天。    皇帝发现宣凝最近心情不错,前两天是面无表情的郁郁寡欢,这两天是面无表情的春风得意,散朝后,特地将人留下来,问他是不是有什么喜事?    宣凝一向不耐烦和皇帝说话,敷衍道:“年节将至,故而喜乐。”    皇帝灵光一现:“你们不如来皇宫过年吧,不是招待群臣的宫宴,就是普通的家宴。你们都是阿绣的家人嘛。”    然后被御史的唾沫星子喷死吗?宣家说要当权臣,但平日里行事还是很循规蹈矩的。    宣凝也不和他当面争辩,回家就告诉了老娘。    然后宛氏第二天进了一趟宫。    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只是宫里有小道消息传出:帝后吵架,皇帝在寝宫门前站了半个时辰才进屋。    ……    众臣知道后,讳莫如深,不约而同地自我安慰:皇帝乃九五之尊,天下之主,当然不可能被罚站,多半是站在门口思考人生吧。嗯嗯,就是这样。    亏得皇后出马,才能在家里吃一顿安生年夜饭的宣家到最后也没有安生起来。    百里王将带着利多兵找上门约战。    大年夜的上门打架,简直是打脸。宛氏气得发抖:“在阖家欢聚的大年夜找上门来是沧澜的规矩?”    百里王将也很尴尬,推了推徒弟。    利多兵哭丧着脸说:“我们本来打算过了年再来的,但是我上茅厕的时候,把钱掉坑里了……你们是我们在京城唯一认识的人家了。”    ……    大年夜,不要说这么倒霉的事!    不管怎么说,百里王将当初都是救了他们的,宣家气归气,还是将人客客气气地迎了进来,一起吃饭。    饭吃到一半,又有人上门。    不过,上次是惊吓,这次是惊喜。    来的是衡山道人。    道人一进门就拱手喊亲家,态度亲切,宣家报以热情。所谓患难见真情,日久见人心,在他们心目中,衡山道人才是真亲家。    □□声笑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