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2节  (第2/2页)
的话,这卫家也未必能干净到哪里去。    徐家庄,多年没有开过祠堂了。    徐水平跟几位族老低头交流了几句,随即宣布——先把卫氏和徐玉宝看押起来。    再派人去徐家和何家搜一搜,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赃物首饰,一并带来。    三天后,开祠堂,惩毒妇。    ☆、第44章    43开口留人    一听“开祠堂”三个字,沈伯谦知道,二姨家的麻烦了了,后面没自己什么事儿了。    卫氏母女的结果已经可以预见,就算是不死也要蜕层皮。    无论卫氏是否会把何氏咬出来,对最终结果都不会产生什么实质性影响。    不咬,她就自己背着。    咬出来,她还是跑不了,这不过是把何氏也拉下水而已。    不过,根据沈伯谦推测,按卫氏的脾气秉性,多半是不会拉何氏下水的。    倒不是她讲什么江湖道义,当然她也不知道什么是江湖道义。    沈伯谦之所以会这么推测,是因为卫氏很聪明。    她知道就算把何氏咬出来,也没人信她,退一步来讲,即便是有人相信她,也只会更加气愤。    说不定还会引来更多怒火,得不偿失。    这绝对不是她的风格。    当然了,沈伯谦也不太关心这个,卫氏咬不咬人都无所谓,反正他对何家早有打算,整治他们只是早晚的事儿。    倒也不必急在这一时半会儿的,毕竟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就是,麻溜滚蛋。    因为,对于徐家庄的人来说,他到底是个外人。    人家开祠堂,他跟着凑热闹恐怕不太合适,还是趁早走人的好,起码留个好印象。    于是很自觉的,沈伯谦带着一脸的,他一个读书人却学妇人乱嚼舌根,的惭愧表情,辞别了徐家庄里正等人,跟蒋英三人乘车离开。    看着他们的马车渐行渐远,徐水平几个也松了口气。    本来他们还真是担心,沈伯谦这种读书人会不会很“轴”,也就是俗称的一根筋儿。    万一他坚持要亲眼看开祠堂处置卫氏母女,那就有点儿麻烦了。    因为这事儿怎么办都不太合适。    众所周知,这不管是哪家的祠堂,都只有本族入了族谱的男丁才能进去。    女人除非是像卫氏这样犯下了滔天大罪,才有机会进祠堂,当然,一般都是受审。    至于外姓人,那是绝对不能进的。    但问题是,沈伯谦现在的情况又非常特殊。    往小里说,人家是急公好义,往大里说,人家可以说是对他们全村都有恩。    这要不然,一家一顶绿帽子下来,谁受得了?    所以,他要开了口,还真不好拒绝。    但让他一个外人小辈进去徐家的宗祠,这事儿恐怕祖宗不高兴啊。    所以,对于沈伯谦的知情识趣,徐水平和几位族老都非常满意。    果然不愧是读书人,真是知书达理。    小小年纪就中了秀才不说,心思也是细密,就拿这次卫氏的事儿来说,办的真是漂亮。    村里那些跟他年纪一般大的还都是愣头青呢,人家这孩子,怎么教的呀?    徐有才家有这么一门好亲戚,以后的日子是要越过越好喽。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人那,真是不能起坏心。    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这老天爷可都看着呢!    卫氏这日子过的好好的,虽然算不上富户,但也不缺吃不缺穿的。    再加上徐有才家的好歹叫她一声“娘”,这多少也能沾点儿沈伯谦这个秀才的光吧?    怎么说也是亲戚嘛!况且她又是长辈。    结果呢,生生被她们母女两个闹到现在这个地步。    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徐家庄一干族老对自己的看法沈伯谦当然不知道,他这会儿正赶着回家呢。    二姨家的事儿解决了,他感觉又卸下一个包袱。    除了每月分红,二姨那边就没什么事儿了。    早先想的让他们搬过来帮着看山看地什么的,还是算了吧。    大姨那里有了卤汤,基本也算是安稳,以后只要好好孝敬陈家二老,为他们养老送终,就算是对得起这个身体。    其他的,当然是动感地带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