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14节  (第1/3页)
    次日。    百官们手持玉笏,依序进殿,却发现龙椅之上空空如也,再联想起前日发生的事,不由个个眸露猜疑。    “严大人到——”    陡然听得曹仁的声音,众人俱是一怔,然后齐齐转头,却见严思语在前,曹仁毕恭毕敬跟在后方,徐步入殿。    这——    众人脸上均是惊疑不定——这是怎么回事?    却说严思语,稳稳上了丹墀,曹仁手一挥,即有两名宫侍,抬着把栗木嵌金,且铺着水貂皮褥子的座椅走来,放在严思语身后,严思语旋即沉身入座。    曹仁“哗”地甩响袖子,抽出卷黄绫抖开,随即朗声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从即日起,擢升上卿严思语为中枢,凡朝中事务,文武百官,皆遵其意,不得有违。”    众臣各各面面相觑,欲要哗然,却又想起这是什么地方,赶紧噤声,虽然心中百味杂陈,却只能隐而不发。    “恭喜严中枢。”    “恭喜严中枢。”    “恭喜严中枢。”    “严中枢,请治事吧,奴才就不打扰了。”曹仁把圣旨交与严思语,侧身慢慢退开。    严思语手捧圣旨,站起身来,一字一句,声音清朗:“本官不才,蒙圣上隆眷,暂代中枢之职,自今日起视朝理事,还望各位同僚诚心协力,兴天下,富百姓,成大业!”    “臣……”众臣说了一个字,才觉口误,赶紧又道,“我等遵命。”    接下来,便是例行朝事,六部尚书将所有事务逐一禀报,严思语很快作了批复,条分缕析,处理到位。    约摸用了两个时辰,所有事务处理完毕,严思语宣布退朝,众臣鱼贯而出。    话说,对于此番“变故”,众臣们心中着实没有半点准备,很是有些“措手不及”,因而肚子里积了不少的话,可到底没法儿说,及至回到各自的府宅,那便什么牢骚都出来了。    尤其是蔡明捷府上,此时更是集中了一批不得志的官员——所谓不得志,一是没有真才实学,只想着走旁门左道者;二是跟严思语不对付的人——严思语确实有才,而且有德,只是他向来耿介,不愿与“乌合之众”来往,是以不免得罪些小人;三是跟蔡明捷本来走得近的人,虽然暗悔当初“投错门路”,但要想抽身,却很难,不得已继续向蔡明捷靠拢。    “蔡大人,如今这严思语,果然是风头正健啊,先是办了几件大事,现又升了中枢,看来这朝廷,怕是他一人说了算。”    蔡明捷端坐在主位上,一言不发。    严思语升任中枢,本在他意料之中,但事情真正发生,还是让他十分不快。    “诸位,诸位——”他抬手往下按了按,“诸位且静一静。”    众人顿时沉默。    “严大人的学问、人品,满朝里有口皆碑,所以,严大人擢升中枢,实乃名至实归,难道诸位觉得,还有谁,比他更适合做中枢吗?”    众人顿时缄默。    “本官承认,从前对严大人,有诸多偏见,不过自即日起,本官当全心全意,追随严大人,唯严大人之命是从。”    众人面面相觑——有不屑的,有惊讶的,有跺脚的,总而言之,难以形容。    “诸位能到这里来,是看得起我蔡某人,不过蔡某人也有句话,严大人纵有千般不是,但有一点却值得肯定——那就是他竭诚为国,从不存私,身为文官,难道我们不该学习他的精神吗?”    众人再次默然。    “今日暂且到此吧。”蔡明捷说着,端起茶盏,众官员顿时知趣地站起身来,各个离去。    周立走在最后,仔细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